新华社上海1月5日电 题:减税超1800亿元的“经济大账”——上海营改增五年“三张账单”
新华社记者 周琳、郁琼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启动。五年来,上海通过营改增累计减税超过1800亿元。
企业减税的“小账单”背后,是改革激发新活力、涵养新税源、助力上海转型升级的“经济大账”。
“杠杆效应”:不止是减负,更添经济新动能
账单一: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曾经依靠“大而全”的集团式管理,纳入营改增试点后,一度还出现税负增加。为更好适应改革、清晰抵扣链条,2013年8月,企业将“同城收派”和“异地运输”业务分离,单独设立运输公司,剥离速运板块中的运输业务。
经过调整,公司对收派服务的界定更明晰,更符合业务实际。2013年至今,公司在营改增中减负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减负1312万元。
专家认为,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有效降低了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拉长产业链,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孕育了新动能,涵养了新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