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频现盗刷 风险漏洞敲警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记者华青剑)近期,第三方支付客户遭遇盗刷案件频发,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和漏洞再次引发各方关注。
“微信万余元被盗,如何能安心?”这是一个网友发的微博,该网友称,一觉之间,失去了微信零钱包以及所绑卡内的万余元。网友质疑为什么这么大的交易金额不需要验证码,也没有短信通知就通过了呢?
同样,网民小刚(化名)在《我用十天追回支付宝盗刷款25000元的奇葩经历》一文中自述,2月16日,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绑定的手机保持支付宝登陆状态下,他人使用其他手机不仅顺利登陆了其支付宝账号,还发生了两笔大额消费,共计2.5万元。
事件发生后,支付宝回应称:“我们没有第一时间监测到这个风险,导致小刚没有及时收到相关安全提醒”。
显然,支付宝并不认为自身安全机制存在“漏洞”,更不认为自身需要为用户遭遇被“盗刷”而承担责任,也更别妄谈可能会“全额先行赔付”用户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