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理财来盈利,合法但是不靠谱,这样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状况肯定打折扣,股民博不过的。”资深投资者刘先生这样认为。
统计数字显示,九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斥资400.05亿元人民币购买了344项各类信托及理财产品。
许多投资者认为,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超募或再融资“圈钱”,所得资金不在主营业务上下功夫,却沉淀在低息理财产品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投资者愿望。
文/广州日报记者杨欣、井楠
据同花顺统计(以实际购买日期为准,剔除现金处置进展公告等往期交易),从2016年9月1日至10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斥资400.05亿元人民币购买了344项各类信托及理财产品。
另外,从2016年年初至10月18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次数2703次,购买理财产品累计动用资金2481.35亿元。
其中,按持有理财产品的认购金额这一指标排序,中国动力出手最为“土豪”。9月14日,中国动力发布公告称,公司对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有效期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同时提及,公司和中信银行北京福码大厦支行签署了购买理财产品协议,购买金额为50亿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20%或3.70%。而预期收益最高的是中原内配购买的恒天财富投资基金,该信托的预期收益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