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防火墙专题
坐航班时收到飞机延误短信,要交房租时收到汇款账户,让人真假难辨。与以往群发短信广撒网的诈骗方式相比,近期出现的电信诈骗已越来越有针对性。电信诈骗为何这么精准?症结在于信息泄露。为何骗子能如此精准获知受害者的信息?本报记者暗访发现,200元能买楼盘所有业主信息,包括业主的姓名、面积、朝向、户型、手机号,甚至还有业主的户籍所在地,精准程度令人惊讶。而信息安全专家表示,电信诈骗中不法分子进行专业分工,个人信息从被窃取到加工,再到买卖,直到进行反复买卖,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黑色“产业链”。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段郴群、倪明
我国网民个人信息泄露量
约为55.3亿条
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早已成为普遍现象。2016年4月,360手机卫士共截获盗取个人信息的手机恶意程序样本9.8万个。其中67.4%的样本会窃取短信信息,34.8%的样本会窃取手机银行信息,10.0%的样本会窃取手机联系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