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字化,看起来是抽象的数和数之间的演算、算法,但是对于我们利用资源、满足需要,它有重大的意义。”周其仁教授表示,创新最后的推动力就是用户、消费者。互联网,将来能不能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这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为,取决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跟各个具体的问题结合的能力。
事实上,改变已经在国内制造业领域发生。深耕传统制造的宗庆后介绍,“互联网+”确实对公司财务系统、对制造系统都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说,以前制造设备各个环节的传感器,以前可能是单机的,现在联网了,可以实现自动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劳动成本。”
“依靠大数据、智能制造技术,完全可以消费预测需求,说什么制造能力跟不上导致饥渴营销显然是不可能。”杨元庆则介绍,目前互联网发展到“万物互联”的智能互联网的新时代,PC的概念已经在扩展,从个人计算机,发展到“个人计算设备”,包括手机、智能电视、VR设备,等等。同时,这些设备都必须连接云,进入到个性化设备、个性化云阶段,这都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分析,才能精准理解到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