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

看荐

推荐的文章更好看

打开
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雄安新区踏访记
新华网 | 2017-04-21 14:23

  “很多人不知道安新在哪儿,但人们都知道白洋淀、知道小兵张嘎。革命前辈的事迹永远不会磨灭,他们的精神在新区建设中会得到传承弘扬,激励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他说。

  沧桑古韵源远流长

  上溯千年,白洋淀流域曾是“燕南赵北”“宋辽对峙”的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在此地筑起防御工事,遥遥相对。宋辽对峙时期,这里既硝烟弥漫,又是边境贸易“榷场”最早的发源地。

  “大家常说‘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可是有历史依据的。”对当地文化颇有研究的雄县退休干部郭贺明说,相传,荆轲刺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悲歌,就是从这里传出。

  有一种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今日白洋淀河湖港汊、河道交错的格局,最早形成于北宋时期。

  “古代以水护邦,现代以水兴城,未来水城共融。”郭贺明以简约的话语,概括了白洋淀的变化脉络。

  约一千多年前,白洋淀常因水而困,水大时泛滥,无法耕种,水小时不利于防边。有官员上书朝廷建议屯田戍边,遏制辽国骑兵。郭贺明说,官员为秘密勘察水势,组织了“蓼花游”,以赏花为名,暗测地形,筑建塘泊防线。

分享
0
0
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