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荔湾区的廖女士向记者报料,她曾亲眼看到附近的房产中介,偷偷潜入小区的垃圾桶旁,扒出几个快递箱子,对着快递面单用手机拍照,而她本人也莫名其妙地接到过房产中介的电话,问她考不考虑换大房子:“后来我想了想,可能因为我经常网购一些宝宝的衣服、奶粉,于是中介有心记下来,择机向我推荐房子。”
廖女士想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心惊:“单凭着一个手机号和住址,就能把我的需求摸得这么透,我收这么多次快递不就意味着几乎已经把自家信息全部暴露给陌生人了……”
“从那件事以后,我再收到快递绝不会随手就扔掉快递包装,而是会先把包装上的快递面单‘处理’干净,比如用粗的记号笔涂抹,或者把面单撕碎,碰上塑料纸紧紧贴着面单正面撕不碎的情况,我甚至会用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直到‘面目全非’。”
记者从广州市快递行业协会了解到,快递面单虽小,但上面的用户信息、购物消费习惯等,对于不法商家来说都是“宝贝”。比如,商家大批量购买到这些信息后,可以针对消费者的购物消费习惯来进行“靶向推销”,也被称为“海投”,让用户烦不胜烦;甚至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掌握,对消费者造成极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