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谷雨天,祛湿不可少

羊城晚报 2015-04-17 10:10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成杰辉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通讯员 宋莉萍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将迎来炎热的夏季。在南方,开始有炎热之感,常伴有夜雨昼停的天气。潮湿多雨是此时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人们的起居饮食若不注意,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身体困重、便溏腹泻、关节肌肉酸痛等脾虚湿困症状。因此,健脾除湿、助脾运化是谷雨时节的养生调理重点。

  运动祛湿气

  谷雨时节,气温上升,人体阳气向外透达,气血走于肌表,濡养四肢关节肌肉,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加。但因此时湿气太重,阻遏气血运行,不利于肌肉关节的活动。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而且运动适当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故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倍觉轻松。此时,运动首选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球类运动,但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器械力量型锻炼,以免消耗人体大量血氧,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加重肢体、关节的酸痛症状。另外,要提醒的是,谷雨时节雨水较多,地面湿滑,户外锻炼要注意安全,避免滑倒损伤或淋雨感冒。

  饮食化湿浊

  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湿气偏重,人们除感到困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口黏口淡、食欲欠佳、腹鸣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这些都与湿气困脾有关。中医认为,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则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这一时段的饮食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可选用淮山、芡实、薏米、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健脾利湿;或选用陈皮、青皮、草果等以理气化湿;或饮藿香、佩兰等茶水以芳香化浊。忌吃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

  春茶清湿热

  谷雨期间,人们常感精神疲乏、困倦欲睡,此时适当饮用谷雨茶(特别是绿茶),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畅通人体气机,一扫疲乏困倦症状。所谓谷雨茶,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茶叶细嫩、香气怡人,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但要注意,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另外,茶叶中含茶困和咖啡因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晚上饮用会影响睡眠,故失眠、多梦者晚上不宜喝茶。

  谷雨养生食疗方

  莲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莲子50克。

  制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捣烂,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泻,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芡实薏米排骨汤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

  制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

  制法: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瘙痒者尤宜。

  编辑:林晓彦

鲜花0
鸡蛋0
分享到:
精彩评论
热辣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