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华
由于放假时间长,国庆期间历来都是出游的高峰期,除了景区流量、酒店接待量暴涨外,旅游不文明现象也会集中出现。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游览游玩不讲秩序、乱刻乱画、踩踏绿地、攀爬树木建筑物,这些饱受公众诟病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到了其他游客的出行体验,也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年来出境游受到追捧,一些旅游陋习也被带到了国外,损害国人形象,给国家丢脸。
针对旅游不文明,各级主管部门一直在逐步完善监管措施。就在十一长假前、中秋小长假结束后的9月18日,国家旅游局更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目前已有22人因不文明行为严重且造成广泛不良影响而榜上有名。
9月28日,北京市旅游委、首都文明办发布《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按照办法,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将对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单位或街道出具《告知函》,同时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相较于此前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北京版“黑名单”制度在管理对象、游客不文明行为范畴、采集渠道和惩戒措施方面根据地方情况加以细化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