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

看荐

推荐的文章更好看

打开
新华网评: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还得“多管齐下”
新华网 | 2016-10-03 09:17

  “黑名单”制度,从根本上说就是用限制不文明游客出行权利的方式,来达到惩戒目的。面对大量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公众对这种强制性惩治手段是赞成的。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光靠“拉黑”似乎还不够。

  最近,有两则旅游不文明的报道受到大家关注。先是在北京房山的怪石山景区,一名游客在十几处景点上喷涂了硕大的“陈志成”字样。数天后在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景区,一名女游客在饭蒸岩的悬崖峭壁上,画上了一个男子头像,据说是用这种方式向该男子示爱。两起事件将“人过留名”推向了新“高度”,也让我们反思,为何这种“XX到此一游”式的乱写乱刻行为一再出现?

  有的人做错事,是因为目无法纪;也有的人做错事,是因为不知所作所为何错之有。比如在房山景区狂写“到此一游”的“陈志成”,自称在景点留字之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事后经人提醒才“顿悟”。笔者愿意相信他的说法:若非不知,怎会在十几处景点上涂写自己的大名,又怎会在舆论汹涌而调查毫无头绪之时,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

分享
0
0
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