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生日前去为手机号办理实名认证,不料发现身份证名下多出51张电话卡,其中43张欠费共500余元,已被北京移动列入黑名单。经核实,运营商取消对田先生的拉黑。北京移动表示该事件属历史遗留问题,是2010年前一些走社会渠道的合作厅滥用客户信息所致。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要遏制信息泄露的源头,仍然任重道远。电话实名制就是一招,但讽刺的是,这位客户在办理实名制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实名早已被冒用、滥用,办了51个手机号,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尤其让我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相关运营商表示这些号码的欠费是否可以减免还要视后续调查再定。新闻报道中,全然不见运营商对自身责任的反省,反而将责任全部推到“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不严”上——报道原文称:“2010年之前,北京移动对不完全属于自身的、算是社会渠道的合作厅客户入网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个别社会渠道的合作厅会利用客户办理业务时留下的身份证复印件,在客户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多个号码”。即便“不完全属于自身”,运营商对于合作对象就没有一点监督责任吗?曾经“管理不严”,出了问题现在就可以不追究了吗?只能说,运营商的态度让人相当无语。若是消费者有足够的维权意识,完全可以将运营商告上法庭寻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