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创造就业创业新领域。
另一方面,要保护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动能。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传统动能,对于稳就业促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快培育新动能的同时,也要加快改造提升带动就业的传统动能,形成带动就业的“双引擎”。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发展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鼓励发展家庭手工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深度和广度,带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家政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要加快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衰退地区等脱困振兴,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问:《规划》有哪些亮点和创新?
答:《规划》在起草编制过程中,汇聚众智、集合众力,在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一是注重加强政策协同,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体系。《规划》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加强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聚焦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协同发挥传统动能与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保障等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宏观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