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

看荐

推荐的文章更好看

打开
存款变保险 到期收益比定存还低
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7-03-16 06:55

  其中,由金融机构自身原因引发的投诉,高达1171件,占全部投诉量的74.11%。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案例1 储户办存款 被诱导买了保险  

  蓝皮书还公开了十大经典案例。其中,2015年6月4日上午,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接到段先生的投诉,称其于 2010年6月2日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某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存款金额为8万元。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以高息和分红为承诺,诱导投诉人签订保险合同,但没有明确告知投诉人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且没有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2015年6月3日,保险合同到期。根据合同约定,投诉人得到的利息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投诉人不满,要求保险公司至少支付其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虽然双方意见分歧较大,但是经调解,某保险公司与投诉人达成和解协议,由其根据过去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向投诉人返还利息。

  案例2 残损外币遭银行拒兑  

  2015年2月28日,投诉人林某致电某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12363”投诉热线称,其在A银行申请将面值500元的1张港币兑换为人民币,该银行以该外币缺损1个小角是破损币为由不予兑换,林某认为该外币缺损部分很小,不影响外币的真实性认定,且该外币是在其他银行兑换而出,质疑为何不同银行对破损币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因此认为该银行拒绝兑付其外币不合理。并到当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进行投诉。

分享
0
0
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