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青青青
被称为“最让公关紧张的晚会”还有几个小时就要开始了,作为去年3·15晚会首先曝光的对象,外卖平台的乱象被集中呈现——无照经营、虚假宣传、卫生条件差——这些乱象就像先天性的顽疾,自外卖平台诞生之初就“忠实”追随。
时隔一年之后,就在3·15前一天,某外卖平台上多家店铺因超范围经营凉菜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线,暴露出网络订餐平台依然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
尽管在曝光之初,外卖平台们纷纷高调表示要集中整改,但无证照经营、“照骗”的后厨依然时不时跃居媒体头条,让人每一次外卖都吃得心惊胆战,既然有平台监管,为什么外卖黑店依然像打不死的地鼠?而屡禁不止的外卖黑店,背后到底有哪些动因?
外卖黑店屡禁不止,背后的四宗罪
1、无证无照。
去年10月1日起,最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求网络外卖平台的各商家要亮“证”,北京市公布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信息。